培育机构投资者,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层着力优化投资端改革
发布时间:2024-08-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培育机构投资者,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层着力优化投资端改革)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迎来“加速度”。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多措并举壮大专业机构投资力量,并通过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实际比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融资端进一步畅通,让投资端建设的必要性愈发凸显,需要从多方面发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形成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各类资金保值增值、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效协同的新局面。
投资端改革箭在弦上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推动融资端功能完善,IPO、再融资常态化,社会融资结构得到改善,增量及存量口径下,直接融资比重均有所提升。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认为,注册制试点以来,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企业更多地成为融资者,未盈利、低盈利企业与早期企业获得二级市场股权融资也更加便利。市场对实体企业科创化、绿色化的融资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注册制下资本市场通过容纳更多科创企业、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服务能力来推动资本、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融资端和投资端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需要以融资端改革为切入口,逐步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形成投融资功能良性循环的生态。
当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坚持投融资两端平衡发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特点分类施策,推动完善保险、理财、养老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配套制度机制。
“税收、会计等政策影响了企业年金等资金入市积极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运作较为复杂,各地区、各企业差异较大,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目前年金计划需要缴纳较高的所得税,相当于加征了资本利得税,对企业年金通过投资增值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投资比例限制等亦是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因素。“目前,社保、银行、保险机构在权益配置比例方面约束较多,公募基金行业中权益类基金专业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尚不足,这些都是影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亟待解决。”田轩表示。
培育机构投资者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政策端口,证监会近期利用多种举措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实际比重,提升投资稳定性。6月9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培育资本市场买方中介队伍,改善投资者服务和回报。7月8日,证监会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
当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7万亿元,各类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重较2019年初提升约5个百分点。其中,权益类基金比重有了明显上升,今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新募集权益类基金299只,募集规模1513亿元,募集总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单只产品平均募集规模5.06亿元,比去年同期4.47亿元已呈现明显的边际改善。
除了基金公司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外,证监会还会同有关部门降低养老金、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投资成本,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为公募基金行业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充足资金和良好环境。
在公募基金行业人士看来,权益类基金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目前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而从全球公募基金结构来看,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已经超过40%。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多次强调,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预计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经济未来运行态势相契合。
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中提到,要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持续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当前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是今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之一。
田轩表示,在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引下,需扎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拓展上市公司发展活力,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从外部来说,监管层要坚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在进一步优化融资供给的同时,为市场进出通道把好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内部来讲,上市公司应对症下药,以更主动的作为加紧修炼“内功”,聚焦主营业务,提升治理水平,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快“出清”步伐。今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目前,已有9家公司因触及各类退市情形而从A股摘牌,20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田利辉认为,多元常态化退市是全面注册制市场的必要制度,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是价值投资和专业投资的制度保障。只有应退尽退,才能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