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债市开放“大动作”: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 债券回购境外参与主体扩围

发布时间:2024-08-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债市开放“大动作”: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 债券回购境外参与主体扩围)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

1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债券通”北向合作(以下简称“北向通”)项下的人民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这是首次在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同日,《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

上述两项举措将进一步增加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便利性,有利于促进和提升境外机构持债意愿。市场认为,2024年美联储将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加之外资投资债市便利度提升,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67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加1.38万亿元。

激活人民币债券的担保品功能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7月上线,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开辟了新的渠道。截至2023年,北向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2家境外投资者,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有80家已通过“债券通”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上线后,“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量稳步增长,市场成交活跃。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通”北向通全年交易量约10万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10倍。从债券类型来看,境外投资者主要交易债券类型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和同业存单。

此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将离岸发行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在“债券通”多年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支持香港方面将通过北向通托管在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即CMU)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纳入有关名单。

这意味着已经进入境内债券市场的香港银行,可以将其通过北向通持有的境内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质押给香港金融管理局,用以借入日间、隔夜等类型的人民币资金,应对短期流动性需求。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这有利于激活人民币债券的担保品功能,为境内债券用作全球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奠定基础,促进境外机构的投资逻辑从“因为收益率高值得买”转向“因为便利使用愿意拿”,从而稳定和提高境外机构持债意愿。

“这项新举措能让境外机构利用债券通持有的优质债券作为香港公开市场操作的质押品,增加债券通债券的使用场景,让债券持有人可以灵活运用债券工具作投资用途的同时,发挥流动性管理的功用。”渣打香港金融市场部主管曾继志称。

银行间债券回购进一步开放

根据征求意见稿,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基本均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包括现有框架下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及参加行、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新增的境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

央行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业务开展流动性管理的需求较为强烈。目前,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能够通过直接入市渠道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征求意见稿拟支持各类已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

债券市场交易分为现券交易、债券回购、远期交易、债券借贷等四种方式,其中债券回购交易占比最大。债券回购本质是以债券作为质押品进行的融资,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债券出质,向其他机构融入资金,约定一定期限后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将该笔债券购回。

债券回购交易包括买断式回购和质押式回购两种,其中前者债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后者则没有发生转移。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债券回购交易规模达到1674万亿元,日均成交约6.7万亿元,但以质押式回购为主。

接近央行的人士称,扩大债券回购境外参与主体,既有效响应了境外机构的交易需求,也利于促进境外机构投资者更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对外开放的回购形式也充分结合并尊重了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习惯。根据公告,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的债券回购采用担保品过户的形式,这一安排与国际主流回购实践相接轨,可有效降低境外主体参与门槛,助力推动制度型开放。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银行间债券回购的进一步开放,与“债券通”“互换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助于满足境外机构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以及对风险对冲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外资有望继续增持中国债券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一部分,近年来呈现不断加速的迹象。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于2019年4月正式开始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稳步开放和制度优化,中国国债分别于2020年2月和2021年10月开始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和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进一步为中国国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在此背景下,外资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67万亿元,境外投资者已连续11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2023年全年累计净买入量超过1.5万亿元。

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表示,外资对国内债券的投资力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如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债市开放程度、税收制度等等。当中,最相关的指标还是中美利差。

“2022年中美利差倒挂之后,外资就持续流出中国债券市场。去年10月开始,中美利差边际回升,但依然处于倒挂状态,而外资增持幅度却大幅走高,甚至已经回到2021年的水平。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汇率,即考虑了远期锁汇之后,外资投资中债的实际收益是高于美债的。”张继强表示。

展望来看,2024年美联储将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加之外资投资债市便利度提升,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债券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和避险属性,回报率也很稳定,境外投资者一直将其作为重要的配置资产。”曾继志表示。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称,未来支撑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积极因素更多,外资中长期或重回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趋势。一是美联储在今年年中前后或逐步进入降息周期,美债长端利率下行或带动中美利差倒挂程度逐步收敛;二是1年期的在岸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同期的即期汇率仍有差距;三是境内债券在外资资产配置中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资产具有较好的投资和避险价值。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债券作为全球少数价格稳定的金融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连续四个月净流入,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债券规模增加近5000亿元。”央行行长潘功胜1月2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债市开放“大动作”: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 债券回购境外参与主体扩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