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重磅发声!回应产能过剩质疑、超长期特别国债最新安排……信息量超大
发布时间:2024-05-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发改委重磅发声!回应产能过剩质疑、超长期特别国债最新安排……信息量超大)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了大量市场关切问题。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解读最新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来看会上解读要点:
1.“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个看法站不住脚。
2.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
3.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4.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
5.财政部正在对地方专项债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
6.推动2023年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7.今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
8.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9.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
10.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回应“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问题:这个看法站不住脚
金贤东回应当前多方重点关注的“产能过剩”问题时表示,从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季度波动是正常现象,通常来看,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
金贤东表示,从历史变动趋势看,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同时,他表示,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这一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针对当前部分观点将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金贤东回应表示,这个看法站不住脚。
“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金贤东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供给、需求具有全球性,各国的产能由其产业比较优势决定。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谋求共同发展。
金贤东举例表示,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财政部正在对专项债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
刘苏社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从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三方面,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
刘苏社透露,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在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刘苏社表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
此外,2023年决定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已于今年2月全部下达完毕,增发国债资金已经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
刘苏社表示,3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
刘苏社透露,明天(4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将聚焦“多年想办而未能办”的大事要事难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
刘苏社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刘苏社指出,行动方案将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在支持领域方面,行动方案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
民营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袁达指出,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1%。
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包括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等,推动各项问题从“纵”“横”两个层面得以解决。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突出抓好3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二是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加力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突出典型问题,切实做到安企、护企、稳企、惠企。
三是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计划,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积极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二季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关键仍在“抓落实”
对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袁达用“三有”来加以评价: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展望二季度的政策工作安排,袁达表示,关键仍在“抓落实”,具体来看,要突出抓好3件事:
一是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协同实施产业、投资、消费、就业、价格等方面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特别是,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未来产业等新动能成长壮大。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力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三是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比如深入研究谋划如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做好宏观政策的预研储备,强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